据说,好医生和普通医生的区别就在这里,好医生可以根据表相迅速预判出病因。如果一个医生几次都没有正确预判出病因,那么接下来的检查都是浪费的,治疗肯定也没办法展开,还可能因为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带来更恶劣的结果;同样,好的淘宝运营者和新手的区别也在这里,好的运营者能迅速根据数据异常判断出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测试和调整,而新手可能因为反复查找都没找到问题,那么很快爆款销量下去了,就再也起不来了。
如果"初始诊断"找不到原因,时间不等人,医生就会选择副作用最小的"诊断性治疗"来辅助诊断。同样,在爆款数据下滑的时候,如果始终找不到原因,则也可以做"诊断性治疗"。
我见过的运营者做得最多的“诊断性治疗"就是一旦遇到数据下滑,又找不到原因,就D几单。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诊断性治疗"最重要的不是治疗,而是诊断,你D几单之后,能得出什么诊断结果呢?我不建议运营者SD。
所以,运营者做"诊断性治疗"又要用到刻意练习的底层思维:猜想-执行一验证。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要注意两点:1.为了保证"诊断性治疗"能得出诊断结果,应尽量每次只改变产品的一个地方,比如猜想是点击率的问题,那么就只改变主图,然后看数据反馈;2.在做“诊断性治疗"的猜想部分,重要的是从诊断的角度去猜想,比如搜索淘宝流量下滑,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流失率增加了,可能是点击率下降了,可能是标题有问题,还可能是因为改了价格,这时候就要先诊断哪个原因是最有可能的,再进行"诊断性治疗"。
最后,我们把"诊断性治疗"的过程整理成"病例库",做一个索引,以后如果其他产品出了类似的问题,那么就可以通过索引找出这个案例,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淘宝运营的"诊断"能力,让自己从普通运营者升级为专家运营者。
当然,并不是运营者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大部分时间数据还是相对平稳的。我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某个地方火灾频发,当地救火员疲于奔命救火,人手总不够用,这时来了一个领导,做了调整不管多忙,都会抽调几个救火员去检查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后来火灾减少,就有更多的救火员空下来,也去做火灾预防,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同样的道理,运营者每天的工作更多的应该是"养生",而不是“治病"。我认识一个餐饮具TOP店铺的创始人,老板娘从开始做店到现在,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去翻看顾客的产品评价。
那些做得好的淘宝店铺,运营者和老板在产品与顾客体验上往往都是"偏执狂"。
我一直建议,运营者每天别只盯着技术,直通车自从智能推广出来后,你会发现大家的直通车技术差距不大了,这是趋势。未来的淘宝运营者都会成为产品经理,拿出时间和顾客聊天,看看评价,和供应链和工厂多沟通了解产品,把自己从技术运营者升级为产品专家,甚至是行业意见领袖,这才是运营者每天工作的重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