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虽然没怎么用过,但是也并不陌生。助听器帮助听力残弱者改善听力,从而提高言语交往能力的一种扩音装置。随着各种电子技术的发展,助听器已日趋小型化、微型化。
第一个人是音乐家贝多芬,作为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早早便失聪的他,仿佛是被命运开了一个玩笑。不过那时候贝多芬倒是真的使用过助听器,是他的朋友美尔策尔为他制作的,一米来长的、厚重的、铜制的、长得像小号的玩意儿。从那时候起,就有人受到了手掌集音的启发,一些有心人先后发明了各种形状的、简单的机械装置,如象嗽叭或螺号一样的“耳喇叭”,木制的“听板”、“听管”,并且由于那时候的人们普遍都认为听管越长则集音效果越好,所以有很多的听管竟长达几十厘米,甚至还有一米多的。
另一个人是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那个贝尔,他的听力并没有受损,不过他的妻子和母亲都是聋人,这深刻地影响了贝尔的生活,促使他开始研究声学和听力设备。1878年,贝尔最终发明了第一台炭精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是由炭精传声器、耳机、电池、电线等部件组装而成。
然而事实上,这门古老的生意在当时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人也觉得听力受损和视力受损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就像是视力不怎么好的人,就离不开眼镜。
而在现在,个人配戴的助听器主要是分为四种类型:盒式助听器、眼镜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和定制式助听器。大多数老人都是使用的盒式助听器,因为其体积较小,类似于香烟盒,方便携带,并且更换电池很方便,而且价格也最便宜。眼镜式助听器顾名思义其外形就像眼镜一样,可以有一定的掩饰作用,但是使用的人不多,因为其他方面的功能都不怎么样,属于一种已经差不多被淘汰了的助听器。而使用人数最多的就要属耳背式助听器,这种助听器有多不同的各种规格,可供挑选最合适的,而且外形有很多和皮肤贴近的颜色,使人不那么容易发现。而定制款则是这几款中价格最高的,因为其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去定制适合每个人的,而且各方面功能都也已经非常完善。
而对于助听器来说,以往的旧概念往往是认为某种耳聋症状是助听器的最佳使用者,而通过近三、四十年来助听器领域的快速发展,很多性能多,质量高的助听器已经几乎可以满足百分之九十多的患者需要,对于助听器的各种观念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