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化目前已经成为电商巨头以及创业型电商公司都在尝试的重要方向。京东方面通过与腾讯的合作取得了微信端和手Q端的入口,“弃子”易迅也在向社交化,媒体化转型;阿里方面,入股新浪微博,淘宝的内容计划以及支付宝生活圈都被视作是其社交电商的尝试。初创型的社交电商发展较好的则有拼好货,拼多多等等。那么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讲一下拼多多吧。
一、移动端流量特点
从本质上来看,移动端电商的竞争和PC端是一样的,均是流量的争夺,不同的是,PC时代的流量是中心化的,占据流量入口就可能赢得最终胜利。而移动端的流量则呈现出了高度碎片化的特征,在此之下社交显然是一个绝佳的切入口,不仅聚合了庞大的用户流量,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交还带有高粘性,指数级成长,网状传播等特点。所以,看似分散,多样的社交化其实意味着能够提供触达率更高的信息分发渠道,给移动电商的用户导入,开发,二次营销等都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尽管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高度的碎片化,也正是社交将这些碎片进行了激活和整合。首先用户在社交中的分享和互动是社交电商的强大驱动力——传统电商以陌生人评价作为信任背书,到了社交化中则转变为好友间,相同爱好人群间以及对意见领袖的信任这种强关系纽带形成的信任为背书,而社交媒体本身也承载着这种信任背书的传播,以往作为商品评价的产品信息,购物体验都借此得到更加高效快速的传播。
二、“拼团”模式
最终对于平台而言不再是单纯的流量来往,还附加上了新用户开发,服务体验,口碑营销等多项任务。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移动社交电商拼多多所创造的“拼团”模式,朋友圈+购物圈的购物信息分享,让购物本身成为了能够多层次传播的动作,借用户的社交关系链触发更多的社交互动和购物行为。
三、交易模式转变
社交电商解决了传统电商在场景化上的缺陷以及价格战问题。社交电商帮助用户解决买什么以及买了以后怎么用等问题,给用户在线上设计了虚拟的消费场景,这是传统电商无法企及的持续性过程,大大增加了平台的留存率,复购率。同样以拼多多为例,用户的购买行为不再是被动的出现需求后去搜索,而利用拼团形式去发掘用户的需求,主动激活其购买行为。而在价格战问题上,终结这一点的将是由社交带来的个性化。商品不再是简单的标品,而是被赋予了情感和独特性,社交中的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他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也代表着这个产品的品质,品牌,“去购买”变成了真正的“在购物”,价格成为诸多决策因素中的一个,自然能够支撑起足够的“溢价”。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