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这东西,本质上不过一平台,产品通过这个平台展示给游客,别人喜欢了,就买,不喜欢,就走。喜欢的人多,买的人就多。数字化平台和传统线下有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显示卖了多少,于是爆款出来了,数字是很能打动人的,但这不算优势,本质还要靠产品,好产品适当的弄点评价,卖得轻松。卖不掉的即使D几万销量,后期也很累,回报率不高,所谓的淘宝难,利润低。很多工厂这么干,资金雄厚货多,但产品就几个,没什么测款不测款的,硬来。
所以还是产品和平台,跟在地铁口摆个地摊,在高档商场开个专柜没区别。我可以在同一个商场开两个不同的专柜,也可以在不同的商场都开相同专柜。淘宝京东1号店,没谁说在这里开了就不能再其他地方开了。不同的商场开店,那叫连锁,为了利润增长,因为地区差别,客流不同,网络平台也一样。过分的神化平台,神化工具,如果不是有目的的,那么境界就低了点。一个卖不掉的东西,这里卖不掉,换个地方一样卖不掉。拿着春运的火车票,还有不好做得平台么?(题外话,为什么淘宝最终的流量机制还是销量,还是要D?机器是没办法鉴别什么产品好卖得,那么理论上卖得多的当然喜欢的人就多,就得排前面,D不过是利用这个,人为制造。再小的店铺淘宝总会给点流量的,那么问题来了,给你一点点流量你都不转化,凭什么要给你更多?硬D也行,回报率低啊。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喜欢她的群体,多少而已。服务大众,资本永远往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流嘛)
大部分卖家是有苦衷的,手上资源有限,就这么两个产品,只能硬推,如果不热销干着急。主要原因呢是把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平台了,怎么D怎么推,甚至有的做代理代发货什么的,到处是同款,只能TMD每天D。其实呢,时间用在寻找资源上更好,不但能有好产品,还能多交朋友,每天喝酒吃饭社交,说不定还能遇到贵人。浪费那么多时间研究平台干吗,你在研究,别人也在研究,你做得工作都被抵消了。整部《天龙八部》就乔峰一个人会“十八掌”,所以他才牛X,人手一本,他也就是个普通人。咱们做淘宝的,随便拉个人出来,我敢说他绝对比马云和整个阿里巴巴团队加起来还要懂淘宝,可有啥用呢,差不多就得了,研究死了也就那么点技术含量。福布斯排行从1拉到1亿,也没一个靠这个发家致富的,有多重要?
正题了,30岁这个事,还是和上面的例子一样,淘宝一个平台而已,和年龄没有关系,觉得有关系,又是太看的起淘宝了。比如说:
1丶去打工
私企外企等,30岁不过混个Team leader,还不是都能做到,月薪1-2万,在北上广能翻什么浪。
淘宝公司打工也一样的,打工如果为了收入,30岁的人培养起来的能力经验人脉还不足以压过一个20岁的新人,别怪淘宝了,长个包子样就别怨狗跟着。
如果为了将来创业,在哪打工都是一个流程,学到技术丶经验,结识人脉,都齐了出来搞,打工就是个准备工作。
2丶还有一个地方,但没个好爹这年纪可以坐到什么位置上?
3丶创业当老板,我靠,马云这年纪还没开始搞淘宝呢。
陆征祥有句话“弱国无外交”,说到底还是没钱没能力,账面躺着几亿资金,担心淘不淘宝的?地产生意在向你招手。不管干啥,不都为了积累原始资本么,俗称第一桶金。然后发展壮大,越做越大么。所以不要纠结在平台。不然会让人觉得有恋物癖的,那么喜欢淘宝?不行就换,换方法,换人,换产品,换平台,换行业,不能一颗树上吊死。你从一个淘宝店卖衣服的,转型到一个高档商场卖红酒的,无非就是换了一个供应商而已,不能框死在这里。有钱了干什么都行,马云有钱,遇见马花藤,喝顿酒,咱们合伙开个保险公司吧。遇到史玉柱,喝顿酒,开个学校吧。遇到你,咱们合伙开个XXX吧。你是不是很激动?每人投资2亿,拿的出来么。所以他不愿意和你玩。
写太多了,最后了,说没有现实中的朋友,还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淘宝,不出门阿不出门,那东西别研究了,出门喝喝酒,多认识几个厂长,厂里的工人也行啊,货源不断,熟了都能先拿货,卖掉再给钱,资金还是问题么?趴电脑上那些事,5000块请个运营干吧,你天天干着5000块一个月的活,一个月也就只能赚5000块了。
相关标签:
分享给淘宝做个统计的经验